毁掉孩子的,还可以是“贴标签”!--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毁掉孩子的,还可以是“贴标签”!

来源:中山市心理学会 日期:2023-01-30 16:24:47

“我的孩子都很懒,连一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的脾气非常差!”

“你就是个胆小鬼!”

“你就是个爱哭鬼!”

“他就不爱学习,就喜欢玩游戏!”

。。。。。。

是否觉得这样的话语非常的熟悉?我们大多数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也是如此,我们太习惯给孩子评价了不是自豪地猛夸孩子,就是恨铁不成钢地说自己孩子是“恶魔”,什么笨蛋、认生、小气、内向、害羞、懦弱、暴躁、不自信等等,一串的消极评价脱口而出,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说。

图片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伤痕实验”:

实验者通过化妆的技术在志愿者脸上画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先让志愿者看了效果后,借口补妆,悄悄把伤痕擦掉了。然后带着毫不知情的志愿者到各医院的候诊室,观察人们对他的面部伤痕反应。当志愿者返回后,惊奇的现象出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他们感觉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什么也没有不同!这就是标签的威力!


图片

图片

贴标签


社会评价和心理暗示的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之大。而“标签”是一种评价,给孩子带来极强的心理暗示。无论是夸孩子,还是损孩子,都是当前儿童教育中,典型的“贴标签”行为。这也是家长非常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会有调皮、捣蛋,或有其他许多的小毛病,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如果作父母的,总是把眼光盯住这些地方,长期抱怨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朝着父母的评价去发展。当我们给孩子贴标签时,他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可以称为“标签效应”或“暗示效应”。之所以会出现“标签效应”,主要是因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它对一个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都有强烈的影响作用。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同时,这反过来强化了“贴标签”的人,使其更“坚定”自己的看法。

图片

 孩子是一张白纸,你给他贴上“自私”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自私;你给他贴上“胆小”的标签,他就会变得越来越胆小。我想,你一定会发现,当你为孩子贴上这些不良标签的时候,你的孩子就会”如你所愿”变成你嘴里说的那个孩子!

 你或许会想,那我就贴正面的积极标签,那孩子就会变成我希望的样子。其实不然,儿童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具有很无限的可塑性。过早地给孩子贴上标签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懂事”、“听话”、“聪明”等等,会使孩子为了维持自己现有的光环而拒绝试错。而且越小的儿童,越依从于权威和亲近的人的评价。

图片

    当我们意识到给孩子“贴标签”的危害性时,除了要及时改正这种行为,也需要花些心思去标签或者弱化标签的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