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中山涌现出一大批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的优秀女性典型。为充分展现新时代女性风采,凝聚“她力量”,中山市妇联积极响应省妇联推出的“百千万的她”专栏,同步开设本地化专题,以真实事例展现女性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中迎难而上、创新突破的奋斗历程。
在中山市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有这样一位基层女干部,她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扎根社区,用细致入微的关怀温暖民心,全身心投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她就是中山市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部主任、南区街道北溪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王轩。
从初期跟着社区、村“两委”一起推进农房改造,到策划统筹组织两委干部开展文旅赋能,再到团结带领团队破解发展难题、凝聚民心民力,最终带着南区故事站上宣讲舞台传递基层声音,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女干部的担当与作为,成为推动社区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以心换心,让农房改造暖民心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这是王轩常挂在嘴边的话。刚到社区时,为精准掌握情况,她跟着社区村两委干部一起,联动南区街道党工委派驻的“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组织党员干部与青年志愿者,一次次敲响居民家门,以“敲门入户”的方式收集民情民意。同时,她协助书记和两委干部牵头开展全域房屋普查,耐心细致地分级分类建立台账,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农房改造是提升社区面貌的关键一环,却也面临着观念差异、需求多样等挑战。她积极参与社区、村两委与中铁建工等专业团队的工作中,逐户走访、实地勘察,依据每栋农房的特点,制定出“一房一策”方案,北溪社区的老旧农房渐渐褪去“旧衣裳”,换上“新妆容”,街道变得整洁有序,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更重要的是,居民们实现了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观念转变,切身体会到改造带来的实惠与幸福。
攻坚克难,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曹边村的改造是北溪社区发展的重点,她协助书记联合兴中集团结对共建,带动两委干部充分发挥专业力量和行业优势,一步步破解难题。
在团队的共同推动下,曹边乡村驿站等13个项目完成改造提升,18个项目稳步有序推进建设落地。从一张张“施工图”到一幅幅“实景图”,曹边村的蜕变有目共睹,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更激活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文旅工作者,王轩深知文化旅游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她始终坚信,只有深挖本土文化底蕴,才能让社区发展更有灵魂。为此,她组织两委深入走访北溪社区的街巷院落,探寻历史故事,挖掘文化内涵,策划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文化品牌。同时协助书记,带动两委干部积极引入新生力量,推进侨房活化保育,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比如让一间65平方米的闲置侨房“重生”。村集体将这间侨房收回后进行保育活化,以减免租金的方式,支持曹边女婿回乡创业开设面包店。如今这家面包店已成为抖音、小红书上的“网红”,粉丝量超1万,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达61万,日销售额最高1.1万元,单月最高销售额超20万元。它不仅吸引了本土在外人才回乡创业,更激发了年青一代回乡发展的热情。
在这些工作中,作为第一书记的她和村两委干部主动破解“活动空间承载力不足、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等问题,通过文化艺术等多元素的有机融合,为乡村文化注入新动能。2024年,曹边学堂累计举办320场活动,为村集体创收48万元,并且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宣传,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探索夜间经济模式,打造特色夜景,开启曹边村新“夜”态。为了让曹边夜宴成为真正的“流动盛宴”,王书记和两委干部、工作人员一起扎进田间地头,从下午2点忙到深夜12点,整整10个小时没顾上喝一口水、吃一口饭。舞台线路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灯光角度能否呼应稻田夜景?演员走位会不会影响游客体验?应急通道是否畅通?每一个细节她都和团队成员反复核对、推演流程,直到确认所有环节万无一失。有同事劝她歇会儿,她总说“今晚多查一遍,明天游客就多一分舒心,村民就多一分骄傲”。正是这份近乎执拗的较真,让曹边夜宴从策划图上的构想,变成了村民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夜晚的稻田里,灯光与星光交辉,笑声与歌声相融,老人们搬着板凳看表演,年轻人举着手机拍夜景,乡村的夜晚从此有了新的热闹与温情。
声入人心,让基层故事传得远
除了扎根一线推动社区发展,她还带着南区街道鲜活的故事站上了全市舞台。在“理响兴中”2025年中山市宣讲大赛暨第五届中山市青年宣讲大赛中,王轩凭借扎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从初赛到复赛再到决赛,终荣获全市一等奖第一名的成绩,当日线上观看现场直播的人次更是达到26万。为了讲好“南区故事”,她把村里办公室的灯光当成了“灵感来源”——白天和两委干部一起处理农房改造协调、项目推进等事务,晚上就趴在堆满资料的桌上改稿,常常一写就到凌晨。初稿完成后,她觉得“太像工作报告”,便带着稿子走街串巷,把曹边村的老党员、面包店店主、参与改造的工人都当成“听众”,记录下他们说的“改造后院子能晒谷了”“游客多了生意火了”等朴实话语,再揉进文稿里。从最初的框架到最终的定稿,30多稿的修改痕迹里,有被划掉的“官话”,有新增的村民笑脸描写,有补充的项目数据,更有反复打磨的情感表达。决赛当天,当她讲到“从‘要我改’到‘我要改’,改的是房子,暖的是人心”时,台下掌声雷动。这场宣讲不仅让26万网友透过屏幕看到了曹边的变化,更让基层干部的实干故事走进了更多人的心里。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陈颖
二审:王芳芳
三审:夏晓霞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