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妈妈学科学 | 智爱妈妈科普巾帼志愿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我和妈妈学科学 | 智爱妈妈科普巾帼志愿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来源:未知 日期:2024-01-20 10:41:08

把科普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不仅能够更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愿意献身科学事业的青少年群体,也能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为响应中国科协科普部、全国妇联宣传部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号召,在广大妇女儿童中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市妇联于今年新成立特色队伍——智爱妈妈科普巾帼志愿队。1月19日,志愿队联合石岐街道厚兴郑伟权学校、香港慈幼学校共同开展了“走进莲峰山,享学思之乐”科普研学活动。

图片

本次科普活动采用“研学+”模式,把亲子研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环保教育、爱国爱乡教育、国安教育相结合,着重引导亲子互动、鼓励主动探索,吸引近100名师生和家长参与。

扎染,是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两地孩子们在老师和家长们的帮助下,展开了一次有趣的扎染体验。他们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并进行染色。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品晾晒的时候,孩子们发现扎结方式的不同,松紧程度不一样,对于方帕上的颜色和图案都有不同的影响。

“扎多一个绳结,也许就能多一个光环。”“这里应该放松绳结,让颜色更均匀。”孩子们热烈讨论起自己的“新发现”,也感受到传统工艺的魅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走进莲峰山,了解中山的地理、自然生态与历史,也是孩子们期盼已久的内容。大家一起拿着旧地图,聆听导赏员讲解莲峰山的历史故事,也亲自走近防空洞,触摸和观察麻石块的铭刻。孩子们和老师、家长一同了解莲峰山对中山人的意义,在城市血脉中追寻红色记忆,也了解国家安全的来之不易。

莲峰山的大量植物也吸引了大家的兴趣,大家一同观察植被,探索莲峰山植物分布情况,学习思考保护本土生态环境的意义。“小小观察员”们还对公园设施提出了意见建议,在参与社会治理中了解社会科学的一隅。这种亲子“研学+”模式,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学融为一体,突出了家长的教育主题地位,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促进了中港两地家庭交流,参与家庭纷纷点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长大以后我想成为一名动物研究员,我觉得动物很神奇,它们和我们不一样,有很多东西可以让我去研究。”参与这次活动的还有一位9岁的“中山科普小达人”——董睿希小朋友,他梦想的未来充满着对科学的热爱。在妈妈的陪伴下,他经常参与科学比赛和科学演讲活动。

董睿希妈妈则表示:“我坚信孩子就是一朵花,他需要时间和养分,而父母,更多的是静待花开。我会继续在他热爱的领域内无条件地支持、鼓励、引导他,与他一同成长,互相成就彼此。”可见,妈妈的陪伴能够成为孩子热爱科学的坚实后盾。

图片

在市妇联及中山市青少年科普教育示范学校厚兴郑伟权学校支持下,智爱妈妈科普巾帼志愿队坚持面向学生及家长开展“全民科普”,队员包括本校兴趣推动科普的老师、家委成员共计100人,定期组织走进莲峰山、走进水厂、走进气象馆等科普活动并开展各种科普比赛。


李群婵


智爱妈妈科普巾帼志愿队长
市科协委员


图片

“青少年时期是树立理想、培养兴趣的关键期。科普教育让孩子们收获快乐、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既能够开发他们的智力,提高他们观察事物、了解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始终贯彻落实科普教育特色,为大家营造了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氛围,慢慢地,让大家感觉到科学是生动好玩的,爱上了科普,乐在其中。”

科学包含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个紧密联系的领域。此次科普活动带领亲子家庭体验非遗艺术工艺,亲身接触莲峰山的生物群落和历史建筑,感受到科学的三重魅力,也认识到科学对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今后,市妇联将继续发挥巾帼志愿服务队队伍和全媒体矩阵作用,线上线下继续深入开展“我和妈妈学科学”活动,动员更多妇女、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科普活动,助力妇女儿童科学素质提升。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卢章梅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陈颖

二审:李宇玲

三审:高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