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女声】广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进中小学实践 入选中国妇女发展白皮书--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南粤女声】广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进中小学实践 入选中国妇女发展白皮书

来源:未知 日期:2025-09-28 16:25:18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

在推动实施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征程上,广东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中小学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的创新实践近日成功入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是全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领域的标杆,也是中国面向世界推动性别平等的生动展现。

《新时代中国推进妇女全面发展的实践与成就》白皮书专栏2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广东多年来在教育领域深耕男女平等理念的不懈努力,更折射出其以教育为出发点、为男女平等筑基的深层考量。我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校园工作于2012年开始试点探索,2018年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中小学开展国策教育工作,从源头上推动了国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全省建立国策教育试点学校661所,已授课超过13万课时,覆盖全省110多个县(市、区),惠及近千万儿童。通过多年来坚持开展的一系列举措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中小学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顶层谋划,源头保障有高度

一是政策保障。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省妇儿工委、省教育厅、省妇联联合印发《关于在我省全面开展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从20189月开始,在全省中小学、中职学校全面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工作,并将国策教育纳入妇女儿童等相关专项规划。全省各地也相应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是组织保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多部门、全方位的联动工作机制。成立省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小组,组建教育管理、校内宣讲师资等队伍。推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经费纳入省财政部门预算。

强化能力建设,教育推广有力度

广东聚焦认知理解-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三维目标,构建专题+融合+实践三维教育模式。根据农村和城市不同地域经济社会等发展状况,着力抓好中小学男女平等教育的宣传推广、统筹协调、区域特色、课类创新。

一是打造师资队伍。组建全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师资库。通过师资能力提升活动,培育了一支1500多人的面向高等院校、中小学、学前教育等国策教育师资队伍,各地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等方式对各县(市、区)妇联、教育部门、中小学学校德育负责人开展多轮培训。各试点学校依托德育专干、班主任、心理辅导老师等,把国策教育融入学科教育、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和校园建设等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山市从2017年开始通过4所中小学、一个中心城区和一个镇街作为试点开展国策教育教学实践,带动全市共42所试点学校2000多名教师参与。

全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教育师资培训班

二是开发课程。配合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编发《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工作手册》。组织省级专家赴21个地级以上市进行实地指导,开发国策教育精品课程。深圳、梅州、东莞、中山、湛江、茂名、清远等发挥课堂教学第一渠道主作用,研究编制符合本土的国策教育课程,部分地市开展了国策教育优秀案例征集活动。

三是课堂实践。创新构建专题+融合+实践三维课堂模式,有效推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教育扎根中小学生心田。专题课讲授男女平等概念,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互动教学,帮助学生打破性别刻板印象。融合课将平等理念巧妙融入语文、历史、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不增课时却深化内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纳平等价值观。实践课组织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在做中学,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学生成为校园、家庭中的男女平等倡导者,社会责任感与行动力显著增强。三维模式环环相扣,成功实现了学生从认知理解到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的逐级全面培养。

道德与法治融合课《性别平等幸福家》

体育融合课《8字跳长绳——进绳时机与动作》

注重深入融合,细节提升有温度

一是学校日常管理浸润。深圳、韶关等地在学生座位、活动排队、团体项目参与中强调男女平等;厕位改造也按比例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手抄报展示、演讲比赛、文艺汇演等形式,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男女平等氛围。

中小学男女平等教育专栏手抄报

二是融合地方特色。梅州融入客家山歌、足球文化与红色元素;东莞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和科创教育;汕头挖掘潮汕优秀女性事迹;清远连南则巧妙嫁接瑶族刺绣、歌舞等非遗项目,让男女平等理念生动可感。

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中小学的实施,广东已然迈出了坚实且富有成效的步伐,从2012年试点探索,到2018年全面推开,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六个一”举措:建立一项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建设一批示范学校,打造一系列精品课程,培育一支优秀师资队伍,开展一次成效评估。

广东这十余年的实践表明,男女平等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社会文明观念的塑造。长期接受国策教育的学生更加认同自身性别角色,更加全面均衡发展,敢于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学业和职业发展方向;自尊自信水平显著提升,身心发展更健康;遵纪律己情况改善明显,懂得尊重他人。在未来,随着男女平等理念在校园里的不断深耕,将有越来越多的儿童在平等的环境中茁壮成长,锻造健康的心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