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护心,温暖赋能:中山市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友好服务新模式--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科学护心,温暖赋能:中山市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友好服务新模式

来源:未知 日期:2025-10-16 11:24:56

近年来,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单位和镇街积极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不断探索儿童友好新路径,围绕社会政策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利保障友好发展环境友好儿童参与友好六大领域,持续深化儿童友好理念与实践。

为系统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创新亮点做法,市妇联将陆续推出“中山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案例”系列推文。首篇聚焦中山市儿童心理医疗服务,展现如何以“科学护心”为抓手,构建尊重儿童、支持成长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全市儿童心理健康赋能,也为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注入“心”力量。

中山市博爱医院心理科以儿童心理健康为核心,秉持“以儿童为中心”理念,尊重其独立人格与发展主体性。科室不仅关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更重视其成长中的情感需求与发展潜能,实现了从“诊断-治疗”向“理解-支持-赋能”的服务模式转变通过深度共情理解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以个性化支持与环境调适激发儿童内在力量与韧性,助力其实现积极、健康、全面的发展,完成从关注“疾病”到关注“人”的本质跨越。

主要做法

01环境友好:打造安全、温馨、童趣化的支持性空间

空间装饰注重儿童心理特点以蓝绿色为主色调,起到安抚情绪、缓解紧张的作用。基础设施贯彻“一米世界”理念,治疗道具等均设置在儿童视觉识别高度。功能分区方面,候诊区设置儿童关爱空间与游戏区,配备玩具、图书与科普资料;诊疗区桌椅采用软包设计,配备玩具以降低焦虑,提升儿童配合度,营造安全、接纳的环境氛围。

02流程友好:构建无压力、可预测、家庭参与的服务链

贯彻儿童权益优先原则,提升早期筛查与干预能力。2014年建立全市孤独症谱系障碍二级筛查信息转诊网络平台,实现服务全覆盖。2024年获批国家级“孤独症三级网络规范化建设项目培训基地”。同年,由市卫生健康局牵头,联合多部门将0-6岁儿童孤独症早期筛查干预纳入民生实事项目,构建以市博爱医院为核心的筛查干预服务体系,实现筛查、转诊、诊断、康复、跟踪的闭环网络协作体系。

评估诊断方面,采用游戏化评估与介入,通过游戏观察、绘画等方式自然呈现儿童内心状态。将家庭视为治疗同盟,定期开展家长教育,教授行为管理、情绪共情与沟通技巧,设置家庭治疗环节,改善互动模式,为孩子的改变提供坚实的系统支持。

03人员友好:培养具备“童心力”的专业团队

对儿科医生、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开展儿童心理专项技能培训,提升对自闭症、多动症、儿童情绪和语言障碍等的评估与干预能力,掌握分龄工作方法。医护人员践行“蹲下来”原则,保持平视,使用简明形象的语言,并掌握与非语言、低龄或抗拒儿童建立联结的技巧,接纳其各类情绪,将其行为视作“求助信号”。推动多学科团队协作,明确分工,提供从评估到返校的“一站式”服务。

04技术友好:整合循证且富有弹性的多种干预方法

针对不善言辞的儿童,以游戏治疗为主,运用沙盘、艺术治疗等方式,使游戏成为儿童的“语言”。引入生物反馈等科技手段,以游戏化方式辅助孩子学习情绪调节。对读写障碍儿童,实施一对一评估与多感官学能训练。组织同质小团体(如社交焦虑、ADHD儿童团体),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等结构化活动,创设安全“社会实验室”,提升社交技能。

951b616e0f2ec5afd0bebc1196bc3c84.png

经验总结

01可复制经验

1.环境创设标准化:基于儿童视角系统构建支持性环境,形成可推广的设计标准,通过色彩、设施与功能区的科学整合,有效缓解儿童就医焦虑,具备较强实操性。

2.服务网络协同化:依托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构建分级筛查干预体系,实现信息共享与服务闭环。有效整合区域资源,为区域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可行路径。

3.团队建设专业化:通过系统培训与多学科协作,强化医务人员“童心力”,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团队注重平等沟通与情绪涵容,兼具专业性与人文关怀。

4.干预策略弹性化:融合循证方法与现代科技,形成个体与团体互补的干预体系。游戏化与科技手段提升参与度与实效,适应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02取得成效

该模式成功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显著提升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识别与干预效率,实现“早筛查、早发现、早干预”。通过系统整合环境、流程、人员与技术,形成“四位一体”服务范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价值与推广意义,为同类地区提供完整、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展望未来

构建儿童友好心理服务是一项有温度、有深度的社会投资。未来将朝“全域化、智慧化、精细化”方向发展,拓展服务广度与深度,延伸至住院、术后康复全周期,重点支持特殊健康需求儿童;推动智慧服务升级,善用媒体网络开展心理健康科普,提升家庭对儿童成长需求的认知。

在尊重与理解的环境中,儿童能够坦然表达自我,这为其一生心理健康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是在播种“心理韧性”,助其在未来人生中茁壮成长。

图片

中山市妇联编辑

编辑:刘婷婷

校审:杨沛 姜永斌

一审:郑惠施

一审:王芳芳 陈颖

三审:夏晓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