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挖酱听说了一个新工种,灵活上班、弹性工作、没有加班、最高月薪可达12000元…
这么香的工作,你一定好奇什么人才有这样的福气。
其实,这是很多地区正在推行的“妈妈岗”,专为带孩子的宝妈设立。
可是让人猝不及防的是,看起来明明是件大好事,网友们却又发出了反对的声音。
这又是为什么呢?
横空出世的“妈妈岗”,到底是什么?
科普“妈妈岗”之前,咱们可以先来看一个数据。
根据育娲人口研究智库有过一个数据研究:
近三十年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79.39%下降到2019年的68.57%。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育娲人口
这其中的原因,除了职业女性转型成了家庭主妇,还有育儿责任增加、职场性别歧视和女性受教育年限延长等综合原因。
我们也看过了不少影视作品和社会新闻,很容易达成一个共识:女性一旦成为妈妈,职场的大门似乎就为她关掉一半了。
而一个因为育儿回归家庭的母亲,在几年后想要回归职场,等待她的只会是难上加难。
基于以上种种,有人看到了妈妈们的困境,所以“妈妈岗”也就应运而生了。
灵活上班、弹性工作、没有加班,这确实是“妈妈岗”最显著的特征,为的就是让妈妈们有更多的时间兼顾工作和育儿。
不仅如此,“妈妈岗”还有很多优点:
免费培训,符合条件的妈妈在上岗、转岗之前都可以接受免费的培训;
严格缴纳五险一金,可能有些普通打工人都还在为这些事和人事部纠缠;
就近就业,很多“妈妈岗”都在社区周边,也是为了方便妈妈们接送孩子上下学;
由政府出面提供专门的就业平台。
就拿广东中山来说,她们开发了一套名叫“妈妈岗”的小程序,宝妈们在这个小程序里就可以进行简历投递。
因为是由政府牵头搭建的平台,也丝毫不用担心有坑,可以放心大胆地择业。
已经有很多宝妈都加入了“妈妈岗”大军,并且乐在其中。
岗位因人设岗、双方自愿签订合同。对于一些已经深度回归家庭、0收入的女性来说,这自然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正所谓赚了钱说话也有了底气,“妈妈岗”的出现大大增强了妈妈们的就业动力,很多妈妈们都表现出了对工作的极大热情,离职率也是相当低。
有企业负责人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一般劳务工的流失率在30%至50%,而“妈妈岗”的流失率低于5%。”
如此看来,“妈妈岗”真的是企业和妈妈们的双赢,可是网友们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这样就是把女性固化了,默认回家带孩子的应该是女性。”
“怎么女的就要一边带娃一边上班,男的只上班就可以了呗?”
“这种安排加速了丧偶式教育,又增加了企业拒招女性的可能性。”
批评的声音山呼海啸,几乎遍布了每个发布“妈妈岗”相关信息的评论区。
那么,“妈妈岗”真的只是在强化母职惩罚吗?
让宝妈们先“富”起来
要讨论“妈妈岗”是不是在加深女性的育儿负担,先要弄清楚,“妈妈岗”到底是为哪些妈妈设立的?
挖酱研究了一下,基本上加入“妈妈岗”平台的工作都以技术型岗位为主,比如包装工、理货员、质检员等。
收入也采用计件、计时工资制,类似于咱们平时所说的车间蓝领工作。
而像文员、编辑、软件开发等需要专业知识的岗位就比较少了,即便有也对学历的要求比较高。
这类工厂车间的工作,用一句大白话总结就是:干得多就赚得多,干得少就赚得少。
这里插入一个福利,3个心理小测验,就能看清你的真实人格!移步二条看嗷(记得回来)
所以说,虽然工作时间有弹性,但是如果不能抽出一定的时间投入在工作上,也就不会有什么真正可观的收入。
这类由基础工种组成的“妈妈岗”,往往也缺乏晋升渠道,更谈不上职业规划,即便有五险一金和背后的官方加持,依然不能称之为一份稳定、可靠的收入。
这类工作只能称之为工作,并不能被叫做事业。似乎又在暗示女性:生育之后,你的职业晋升道路就停滞了。
即便如此,挖酱依然觉得这不是一件坏事。
因为“妈妈岗”的出现,并不在于鼓励高学历的白领妈妈们回归家庭,放弃工作。
而是为了帮助那些学历不高、在生育之后回归家庭,却在此后几乎被淹没在家庭琐事中的宝妈们。
我们可以想一想,在没有“妈妈岗”之前,宝妈们都在干什么呢?
在带娃的空闲时间,她们中的很多人主动选择了开拓副业。
比如做做烘焙在小区里售卖、当个团长帮邻居们网罗各种好货,或者是更多人选择的微商。
图片来自综艺:《上班啦妈妈》
但有一些害人的微商,也可以说是为宝妈们量身打造的谎言。
比如我们都知道的台湾明星张庭开创的“微商第一品牌”TST,因为涉嫌传销,一夜之间轰然倒塌。
而在这个庞大的微商集团背后,又有多少曾经幻想能因此独立、创造价值、补贴家用的宝妈呢?
她们大批的存货还囤在家中,卖不掉、也舍不得扔,又被冠上了“没本事就只配在家带娃”的帽子。
而“妈妈岗”可能给了她们一份保证。
用劳动换来报酬,能抓在手里的真金白银,这才是她们想要的。
更何况走出家门参与社交,在工作中结交到好友,带给她们的又是无法量化的情绪价值。
我们当然希望未来有一天,每一位女性都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走出家庭,不受孩子、家务的捆绑,在职场中搏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在这之前,让宝妈们先有了一定的收入保障,也是很急迫、很有必要的。
在“妈妈岗”到来时,
想象“生育友好”的未来
那么,那些已经身在职场、动不动就要996或007的宝爸宝妈们,她们又该怎么办呢?
挖酱特别理解网友们对于设立“妈妈岗”的反对声。
这说明了现在大家对于育儿这件事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很多人都不再默认带孩子就是妈妈的工作。
有网友提出,应该设立“育儿岗”,让男性也参与进去,而不是“妈妈岗”。
这样的未来,也是很多人为之向往的“生育友好社会”。
其实,很多国家在“公共育儿”方面已经有了很多尝试。
澳洲一些公司发起了“帮带计划”,可以说是造福了广大有娃的打工人。
由公司出面联合专业机构,帮助有孩子的员工带孩子,尤其是在孩子放假而父母还要上班的时候。
当然了,父母还是要付出一点点金钱,但是远远低于托班的价格。
日本对于生育的焦虑也是火烧眉毛。
今年从3月6日,日本爱知县的丰明市实施了为期一个月的的“带娃上班”制度。
这个“娃”不仅可以是自己的孩子,还可以是自己的孙子辈,可见日本的老龄化是多么严重。
美国、加拿大、英国,政府和很多企业都有固定的“带娃上班日”。
每个月抽出一天专门带娃办公,对于庞杂的育儿压力来说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倒是可以让孩子了解父母到底在做什么。
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就曾经贡献过“带娃上班”的名场面…
说到底,这些政策在建构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同时,也是在建立女性友好的社会。
回到我们在一开始说到的,中国女性离开职场的原因,有转型成家庭主妇、职场性别歧视…
这些都是女性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公对待,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固化思维。
而“妈妈岗”首要解决的,正是这些不平等带来的后果。
我们不得不承认,“妈妈岗”或多或少地加深了对女性母职的刻板印象,把“兼顾家庭和事业”的灵魂拷问又推给了女性。
正如一些商场的“母婴室”逐渐改名叫“育婴室”一样,“妈妈岗”或许也可以从名称出发来改变大众的认知。
看似只是改了个字,但真正要改变的是观念与认知。
因为生育不是只有女性参与,养育更不是。
所以也能理解部分网友的担忧,认为现在的叫法不但会产生一些负面暗示,让父亲的角色再次隐身,还会让这个岗位充满临时工的味道,仿佛女性早晚还是要回归“妈妈”的角色。
但是在结果看来,“妈妈岗”可以称之为一种立竿见影的折中。
它能够以一种最大公约数的手段,让一部分妈妈先得到机会、有所选择。
先走出家门,再来谈梦想和追求,不是吗?
粤ICP备11016761号 Copyright©2000 women.org.cn All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山市妇女联合会
妇联地址:中山市博爱六路12号人才发展研究中心13楼